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SSN:0253-2778
CN:34-1054/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被引频次:29825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A化学文摘(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美国剑桥科学文摘(2013);统计源期刊(2018);文摘杂志(2013);期刊分类:大学学报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将实验室“搬到海底”!“科学”号完成首个高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6月28日,科考船“科学”号成功完成首次高端用户共享航行,顺利返回青岛母港。此次航行在目标海域取得了大量科学发现,完成了多套国产自主研制设备的海试,实现了科学家“把实

6月28日,科考船“科学”号成功完成首次高端用户共享航行,顺利返回青岛母港。此次航行在目标海域取得了大量科学发现,完成了多套国产自主研制设备的海试,实现了科学家“把实验室搬到海底”的设想。

据介绍,在航程中,科考船搭载的“探索”号无人缆控潜艇(ROV)进行了21次下潜,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样本和数据,首次在目标海域发现了两个新的不同喷发强度的冷泉活跃区,还发现了深海单板和深海星虫等珍贵群体。通过水剖面采样比较了不同活跃状态下喷发的冷泉对环境的影响。

本次航行完成了多通道拉曼平台等多套国产设备的海试。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海底群落生物的识别和大尺度深海生物样本的高通量原理。原位固定、原位多通道培养、水样富集等关键技术突破。相关数据和样本将回答深海暗食物链组成、深海碳汇、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

多通道拉曼平台在海试中的成功应用是本次航行的最大亮点。 “海洋之眼”深海着陆器搭配自主研发的一系列拉曼光谱探头,实现对冷泉喷口流体和喷口附近天然气水合物、自生碳酸盐等类型的原位长期连续检测的目标。再现了甲烷、硫化氢等关键生化反应标志物的时空变化。初步结果表明,微生物与深层岩石圈、近底水圈和暗生物圈之间的元素转换呈串联关系。

第二航程首席科学家王敏晓介绍,此前的研究中,都是将深海样本带到实验室进行后续研究。但是,由于压力、温度等化学环境的突然变化,深海生物的生理活动也发生了变化,无法准确识别真正的深海生命过程。依托本次航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搭建了由原位环境传感器、生物培养装置、原位固定装置组成的水下实验平台。 “科学”深海探测系统让科学家们“把实验室搬到了“海底”的思路上,为揭示深海生物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央视记者帅俊全)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kxzz.cn/zonghexinwen/2021/0629/1816.html


上一篇:千年前,这个人竟成了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典
下一篇:知己知彼 科学报考——各地高考志愿填报工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