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SSN:0253-2778
CN:34-1054/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被引频次:29825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A化学文摘(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美国剑桥科学文摘(2013);统计源期刊(2018);文摘杂志(2013);期刊分类:大学学报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出版丨《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1年第2期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上海博物馆主办的《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1年第2期与大家见面了。本期共刊载15篇研究性学术论文,以及知识介绍、科技信息、通讯各1篇,从文物的本体保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上海博物馆主办的《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1年第2期与大家见面了。本期共刊载15篇研究性学术论文,以及知识介绍、科技信息、通讯各1篇,从文物的本体保护、古代工艺研究、腐蚀机理研究、检测分析、保护与修复材料研究、数字化技术等多方面报道了我国文物科技领域研究进展。

文物保护、古代工艺和文物科学分析是本刊报道的重要主题,为此,我们在这一期里选取了《云冈石窟第3窟后室顶板加固治理与监测》《甘肃武威出土铜奔马铸造工艺初探》《清代莫晋绢本书法立轴的科学分析》这3篇论文进行推荐,希望从不同角度与读者一起分享我国文物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新一届的名单也公布了,本刊荣幸继续入编,并在本期通讯中分享了这一喜讯。在此一并感谢期刊编委会、编辑部以及作者、审稿专家、读者的大力支持与贡献!

第33卷第2期

2021年4月

2021年第2期目次

研究报告

云冈石窟第3窟后室顶板加固治理与监测

1丨范潇,闫宏彬,孟令松,黄宇,齐彦明

乾陵东一翁仲裂隙调查及稳定性分析

7丨甄刚,秦立科,马宏林,张鑫,张芳,陈国栋

甘肃泾川罗汉洞石窟壁画及制作工艺研究

13丨何静,周伟强

云南曹溪寺华严三圣的X光照相检测及初步研究

23丨相建凯,张刚,董少华,王泽昊

甘肃武威出土铜奔马铸造工艺初探

30丨王琦

清代莫晋绢本书法立轴的科学分析

36丨徐文娟,裔传臻,沈骅,周新光

书画修复中可替代明矾的施胶沉淀剂筛选研究

41丨何秋菊,王丽琴,王菊琳,许昆

偏振光显微镜在木斯塘档案纸张纤维检测中的运用

52丨蔡梦玲

泉州湾宋代海船适宜保存温湿度环境条件研究

61丨费利华,吴耿烽

出土饱水云南松的超微构造特征

68丨李光浩,高景然,邱冬妮,蔡美英,邱坚,金润授

馆藏动物标本杀虫剂残留物元素检测分析

74丨丁宁

工作简报

镇安寺铁牛腐蚀产物及腐蚀机制研究

84丨吴磊,周和荣,吕良兴,刘雪刚,丁山,刘厚繁,余晓珊

气密展储空间内温湿度稳定性分析——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内气密展柜为例

92丨郭晓光,马生涛,周华华,张爱华

论坛

馆藏文物描述元数据方案探讨

98丨黄明玉

综述

羟基磷灰石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述评

105丨杨富巍,刘妍,张坤,周伟强,张秉坚

知识介绍

纺织品类文物材质与染料分析方法

110丨刘帅,赵恒谦,杨天艺,金倩,胡志恒,郑秋实

科技信息

纸质文物上真菌产生的污渍和色素综述

120丨张诺

通讯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入选2020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120丨《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编辑部

云冈石窟第3窟后室顶板加固治理与监测

摘要:云冈石窟第3窟是云冈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洞窟,在开凿过程中戛然而止。特殊的洞窟结构加上千年的自然风化催生了多种病害,其中后室顶板崩塌最为严重。为此,采用岩石测试、地质雷达和钻孔勘查等多种方法,查明了顶板岩石性质和破坏形式。在钢结构支护的前提下,利用环氧树脂裂隙注浆结合玻璃纤维锚杆牵拉的方法对顶板进行加固。对施工完成后121d的裂隙、倾斜和应力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加固效果良好,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甘肃武威出土铜奔马铸造工艺初探

摘要: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队是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品中罕见的杰作,是中国众多文物中的代表和古老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甘肃省博物馆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检测及综合分析发现: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队都是陶范铸造法铸造而成,而不是失蜡法铸造的;铜奔马铸造时在铜质马腿内夹铸了卯榫状铁芯骨,以增强马腿的强度和支撑力;铜车马仪仗队中甲型马和刻有铭文的乙型马,是铸造工艺不同的两批制品。这些发现对进一步研究铜奔马及墓主人提供了新的材料。

清代莫晋绢本书法立轴的科学分析

摘要:上海博物馆藏清代进士莫晋(1761-1826)书法立轴(145cm×50cm),画芯为绢本。绢表面被红色涂层覆盖,上面有云纹、蝙蝠纹和“寿”字纹等手绘花纹,加工方式特殊。为科学保护这件文物,采用了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高光谱等无损(微损)检测技术对文物材料及制作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件文物用绢组织结构稀疏,背面采用三桠皮纸托裱;将铅白染色涂于绢表面进行加工,再采用高岭土和银粉绘制云纹、蝙蝠等;同时对文物模糊印章进行了有效提取。该研究结果为后续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kxzz.cn/zonghexinwen/2021/0424/1432.html


上一篇:多领域人才竞播科学声音 上海科普讲解大赛掀科
下一篇:陈锐志教授当选芬兰科学与人文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