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德认为,狂犬病的病原体存在于兽类的唾液和神经系统当中。
对此,巴斯德展开了动物实验,巴斯德带领团队,从危险的狂犬口中取下唾液,并将唾液制成的药剂注入到疯狗的脑部。
就此,人们在饮品方面有了巨大的保障。
但是转念一想,自己不救助小男孩的话,小男孩很有可能被母亲强行送到铁匠铺“折磨”,凡事都有第一次,所以巴斯德决定搏一搏。
果然,没过多久,疯狗就因为感染狂犬病死亡。
1895年,72岁的巴斯德长眠,给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也证实了巴斯德推断的正确性,有了这一实验支撑,巴斯德又开始研制了狂犬疫苗的实验。
这位9岁的少年被狂犬咬伤,患上了狂犬病,作为当时的绝症,孩子的母亲几乎陷入了绝望当中。
巴斯德与微生物
巴斯德找到了两只因狂犬病死亡的兔子,分别取走两只兔子的脊髓。
但是,这种疫苗从来没有在人身上用过,对人的效果究竟如何,就连巴斯德自己也不知道,所以疫苗只存在于巴斯德的实验室当中。
但是塞麦尔维斯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当塞麦尔维斯向医生提出建议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是笑话,并且还将塞麦尔维斯当成神经病,送往了精神病医院。
其中一只兔子的脊髓已经“干燥”,另一只兔子的脊髓则是保持鲜活状态。
巴斯德又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了自己言论的正确性,人们也逐渐开始认识到病菌的存在。
这时,孩子的母亲想到了巴斯德,希望有奇迹发生。
直到1885年,一位母亲带着自己9岁的儿子来到巴斯德的门口,恳求巴斯德救助自己的儿子。
巴斯德分别将干燥的脊髓和活性状态的脊髓与蒸馏水混合,制成两种化学药剂,分别注入到被疯狗咬后的两只兔子当中。
巴斯德和自己的助手也因此忙得不可开交,从此以后,狂犬病终于是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炭疽病在当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动物疾病,经常出现在牛羊等中大型食草类动物当中,传染性很强,就连人类也会感染。
比如,当医生为妇女接生的时候,医生们常常觉得自己的手很干净,就不进行清洗等措施。
这时,小男孩距离被狂犬咬伤已经过去了4天,巴斯德分别在中午和晚上各为小男孩打了一针药剂。
“巴氏和消毒法”利用了病原体不耐热的原理,对牛奶等饮料进行加温处理,在不影响口感的情况下,减少其中的病菌,减轻带来的危害。
因此在巴斯德证明微生物存在之前,人们通常很不注意卫生条件。
动物因为炭疽病出现成批的死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饲养者只能利用填埋的方式将这些尸体处理掉。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kxzz.cn/zonghexinwen/2022/1017/2720.html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投稿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