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SSN:0253-2778
CN:34-1054/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被引频次:29825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A化学文摘(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美国剑桥科学文摘(2013);统计源期刊(2018);文摘杂志(2013);期刊分类:大学学报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王家坝科学治水精神论析(6)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运用防洪遥感信息系统、更新传输技术,它们都是坚持科技为先理念的鲜活展示。也正是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过程中,王家坝人民及时掌握了水情,实现

运用防洪遥感信息系统、更新传输技术,它们都是坚持科技为先理念的鲜活展示。也正是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过程中,王家坝人民及时掌握了水情,实现了人与水的联动。当然,在实现人与水联动的过程中,并非只是这两项技术,这两项技术只是其中的代表。

三、顺应规律,人与水和谐共生

在经历了多次水灾之后,王家坝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逐渐找到了顺应规律、人与水和谐共生之路,构筑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这是科学治水的必然结果。

(一)建设人与水和谐共生的家园

经历多次洪水之后,王家坝人民逐渐找到了人与水和谐共生之路,这也体现在王家坝人民在家园的建设中,他们找到了建设庄台和保庄圩之路。

庄台是沿淮行蓄洪区的一种特殊防洪工程,它是行蓄洪区群众通过人工垒起台基,或者以天然形成的高地为基座,再将村庄建于其上的防洪工程。它就如倒扣在地上的脸盘,盆口朝下。当洪涝灾害发生时,老百姓就住在凸出的盆底上面,洪水从四周流过,人们则安然无恙。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蓄洪区内已建成131个庄台,经过多次改进,庄台已从躲避水患的“安身老庄台”“蝶变”成了新时代宜居的新家园。现在,翘起脚尖看水,再也不担心洪水侵扰,已成为开闸泄洪时庄台人的真实写照,实现了人与水和谐共生。

与庄台相比较,保庄圩则正好相反。它就如放在地上的脸盘,盆口朝上。洪涝灾害发生时,老百姓就住在盆底内,洪水从脸盆的四周流过。蓄洪区最早只建有4个保庄圩,现已扩建至6个。保庄圩保障了蓄洪区、河滩地等低洼不安全地带人民的居住安全,让他们住得安心、放心、舒心,这也是人与水和谐共生之路的重要表现。

(二)发展沿淮适应性产业

经过多次水进人退、水退人进之后,王家坝人逐渐树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王家坝人摸索出了一条适应水规律的发展之路,那就是走水路、发水财、“反弹琵琶”念水经,种“淹不死的”,养“水上漂的”,捞“水中有”的,这是对水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种“淹不死的”的,主要指种植芡实、莲藕、杞柳等。蓄洪区是一个“水袋子”,蓄洪是为了保障淮河的全域安全。王家坝人民是明事理的,明白并支持党和政府的决策。王家坝人民也是智慧的,智慧就在于,在生存与发展面前,他们找到了人与水共存之道,种“淹不死”的作物。

养“水上漂”的,主要指养鸭鹅等禽类。濛洼蓄洪区内,地势低洼,河流密布,水资源丰富。这种自然地理环境恰巧适合鸭鹅的养殖,王家坝人民就抓住了这种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发展了禽类养殖,并开发了板鸭产品。

捞“水中有的”,主要指捞濛洼蓄洪区内的鱼、虾、蚬子等。濛洼蓄洪区内水资源丰富,水产品也很丰富。勤劳的当地人民自觉运用这些水产品,改善他们的生活。

(三)打造滨淮大花园

王家坝地处淮河安徽段,充沛的水资源滋养了这片土地,也滋生了人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基于这种独特的生态环境,阜阳市党代会提出了打造阜南滨淮大花园的战略。滨淮大花园战略就是运用和发掘王家坝乃至阜南全境人水和谐的生态资源,而实施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这项战略有益于王家坝乃至阜南全境生态环境的提升,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打造滨淮大花园,就需要运用既有的生态资源。王家坝“有大场景的河流湿地,也有小景观的林泉溪塘,整体生态环境条件较好”[6],也拥有独特的“村、水、林、田”自然生态格局,这些都是打造滨淮大花园的基础和保障。

打造滨淮大花园,也需要运用王家坝文化遗产,增强滨淮大花园的历史底蕴。王家坝所在地域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嗨子戏、淮河琴书、柳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朱寨台家寺遗址、中岗清真寺、方集古镇、黄岗贺胜台遗址等古城古址,这些是打造滨淮大花园的有益资源。

打造滨淮大花园,还需要因地制宜,发掘、开发新的资源。目前,阜南县已开启“百里濛洼”旅游廊道建设。这就是要通过对濛洼旅游观光带旅游配套设施、王家坝国家水利风景区、庄台旅游、湿地旅游的建设和开发,进一步提升人水和谐的状态,促进阜南生态环境的升级换代。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kxzz.cn/qikandaodu/2021/0506/1512.html


上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下一篇:电网备自投自适应建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