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SSN:0253-2778
CN:34-1054/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被引频次:29825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A化学文摘(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美国剑桥科学文摘(2013);统计源期刊(2018);文摘杂志(2013);期刊分类:大学学报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王家坝科学治水精神论析(5)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其次,加强排涝工程建设。每当濛洼蓄洪之后,濛洼蓄洪区一片汪洋,经济损失巨大。但洪灾之后,却又会迎来大旱。应该如何趋利避害呢?建设排涝闸、

其次,加强排涝工程建设。每当濛洼蓄洪之后,濛洼蓄洪区一片汪洋,经济损失巨大。但洪灾之后,却又会迎来大旱。应该如何趋利避害呢?建设排涝闸、站控制工程就是化灾为利的科学治水之举。这是因为排涝闸、站控制工程既可以在洪涝时期排水,也可以在干旱时期抽水。经过艰苦努力,目前,在濛洼蓄洪区,已建成上堵口排灌站、老观排灌站、曹台排涝站、姑嫂庙排涝站等,这些闸、站控制工程保障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再次,还建设了濛河分洪道工程、蓄洪大沟等工程,最终形成了蓄洪工程。蓄洪工程的建成为引水做好了准备,这有益于削减淮河洪峰,对确保淮河上下游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选准时机引水

选准时机引水并非只是把王家坝闸闸门打开,洪水一放就了之。选准时机引水既要保证上下游的安全,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濛洼蓄洪区人民的财产损失。因此,选准时机引水既包含着对洪水运行规律的科学运用,同时也包括了党中央、国家防总的科学决策和地方各级领导的认真执行。

选准时机引水就需要科学把握“机”。如果王家坝闸开闸泄洪过早,就会导致濛洼蓄洪区的人民深受灾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反之,则会给淮河全域,尤其是上游的城市、矿产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因此,对“机”的把握至关重要。这就需要结合灾情、水情、雨情,同时还要根据濛洼蓄洪区及进水闸、退水闸、大堤的自身状况,科学合理设置王家坝闸的保证水位。因为保证水位既是淮河上下游安全的保障线,也是濛洼蓄洪区内人民的安全线。

随着党和政府对淮河的治理,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王家坝闸的保证水位也在不断提高。上世纪50年代的王家坝闸的保证水位只能达到28.66米;2003年,保证水位提升至29米;2007年,保证水位提高到了29.3米。当王家坝闸达到保证水位时,王家坝闸就需要开闸泄洪,这是保障淮河安全的需要。王家坝闸保证水位的提升,是治淮人长期努力的结果,也是对洪水规律的科学把握。

二、运用科技,人与水联动

现代社会是科技社会,科学治水自然离不开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在治理王家坝洪水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及王家坝人民也运用了多项科学技术,加强对水情的监控,掌握水患的运行规律,实现了水动、人亦动,人与水联动。这是落实科技强国的鲜活展示,也是科学治水精神的生动体现。

(一)运用防洪遥感系统,监控水情

防洪遥感信息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即防洪遥感子系统和防洪信息子系统。防洪遥感子系统由遥感飞机、水位自动测报站、图像数据转发站等环节组成,它的功能是监控洪水。而防洪信息子系统则由土地利用数据、每个居民点上的社会经济数据以及洪灾查询、洪水演进等分析模型组成,它的功能为调查洪灾。两个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防洪遥感信息系统就被运用于对王家坝附近洪水的监控。1991年6月汛期时,国家防总就使用遥感飞机飞赴王家坝蓄洪现场执行监测任务,监测显示,“濛洼蓄洪区虽然开闸放水一天一夜,但是蓄洪区内并未全部充水。进来的洪水与蓄洪区内下闸前的内涝积水还未汇合”[3]。通过运用遥感信息系统对洪水的监控,国家防总和王家坝人民对洪水的动向有了明晰的判断,这也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了充分的准备。

(二)传输技术,掌握水情

水情、雨情信息是各级防汛领导决策的依据,各级防汛领导越早知道雨情,防汛工作就会越主动,流域内遭受洪涝灾害的损失就越小。因此,各级防汛部门领导都高度重视水情信息的传输速度。王家坝科学治水精神就包含着对水情信息传输速度的重视。目前王家坝的汛情传播已从电报时代跃进到异地会商和远程图像监控时代,这是运用科技成果的重要体现。

在电报传输时代,由于当时全国的电报网是以省会城市作为本省电报的汇集转发点,每一份发出的电报,无论是到外省还是到本省外地区或者本地区外县,都要先到本省省城。王家坝水情信息的传输也是如此。比如,王家坝站的水情电报如要发到临泉县防办,也必须经阜阳市转报到合肥市,再由合肥经阜阳到达临泉县,即使临泉县防办就在王家坝站附近,也需要这样传输[4]。这样的传输设计必然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不利于及时掌握水情。

如果说电报传输的是文字,那么今天王家坝水情信息的传输已做到了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的综合传输,实现了异地会商和远程图像监控。异地会商和远程图像监控系统始建于1998年底,于1999年汛前投入使用。最早建设的是两个系统:淮委-沂沭泗局防汛异地会商电视系统和王家坝远程图像监控系统,后两系统合并建设,在淮委防办设主会场,在淮委四楼会议室、沂沭泗水利管理局会议室、王家坝闸、阜南县防办、安徽省水利厅等地设分会场。主、分会场之间通过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进行实时的异地会商。该系统还实现了与国家防总卫星异地会商系统在淮委防办会议室互联,这有益于与国家防总召开异地电视会议和进行防汛调度会商[5]。异地会商和远程图像监控的建成,实现了水情信息的快速传输,促进了人们高效掌握水情。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kxzz.cn/qikandaodu/2021/0506/1512.html


上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下一篇:电网备自投自适应建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