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SSN:0253-2778
CN:34-1054/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被引频次:29825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A化学文摘(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美国剑桥科学文摘(2013);统计源期刊(2018);文摘杂志(2013);期刊分类:大学学报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在悼念集中的救赎之路(2)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需要注意的是,丁尼生强调精神世界的自治,并不意味着他否定新兴学科在物质世界中的合法性。他所要否定的,是放任新兴学科的理论闯入人的精神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丁尼生强调精神世界的自治,并不意味着他否定新兴学科在物质世界中的合法性。他所要否定的,是放任新兴学科的理论闯入人的精神世界,并僭夺其最高主权的行为。正如他在第120首诗中所说,“我相信我没有荒废生命(精神世界)/ 我想人类不仅仅拥有智性”。[3]他承认智性是人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认可人通过智性能力,用理性的方式认识物质世界。但是人性的丰富性决定了人还有情感、审美、道德等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构成人精神世界的基本内容。科学和理性原则无法很好满足人的这些基本需求,因而它们被丁尼生挡在了精神世界以外。

(二)科学与精神世界的兼容共存

把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分隔开来,这为后者换来了难得的平静。但是问题在于,随着各类学科影响力的不断壮大,虎视眈眈的科学将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危险的敌人,时刻威胁着诗人精神世界的安宁。要想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丁尼生需要找到让科学与精神世界兼容共存的办法。《悼念集》中第一首诗“序言”的创作时间,实际上是整个作品中最晚的。丁尼生写道,同诞生于宙斯头颅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相比,“知识女神”只不过是个半大孩子,而且还是出生于魔鬼的头颅之中。她只知道一味地追求知识,全然不顾人类的其他精神需求。通过这个隐喻,诗人再次申明,科学远非尽善尽美,因而需要尊重、服从饱含真正智慧的精神世界。

需要指出的是,丁尼生坚持把科学纳入精神世界框架之中,从《悼念集》本身看,他并未从实践或是理论上对此做出完全令人信服的论证。也许诚如威廉·詹姆斯所讲的那样,身处传统渐行渐远,新思想体系尚未确立之际的维多利亚时代,丁尼生通过挽救传统信念重整自身精神家园的种种努力,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精神意愿,也唯有如此,才能在传统与现代的剧烈碰撞中,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找到一个稳固的落脚点。

(三)精神家园的重建

在为科学和精神世界分别划定各自的领地,并努力调和二者之间内在矛盾之后,丁尼生实现精神上自我救赎的艰巨任务迎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他借鉴当时的生物进化论思想,重新阐释了被新兴的社会科学范畴内各个学科改造后的精神世界,化解了科学对传统思想观念的挑战,并使自己的精神家园得以重建。

尽管在第7首诗中,诗人站在哈莱姆故居门前,回忆过往,伤心欲绝。但是到了57、58两首诗,诗人的悲痛有所减轻,因为他意识到“往生的过程未必同自然的变化过程有任何区别”。[6]换句话说,就像自然界万事万物一样,它们虽有始有终,但变化的只是存在方式。哈莱姆生命的终结也可能意味着他以另一种,甚至是更高级的形式继续存在。到了第82首诗,丁尼生的这一观点再次出现。他说,自己不再一想到好友的尸体正在腐朽,就要同“死亡”决斗。因为他觉得,“永恒的过程滚滚向前,/灵魂走过一个个阶段,/这些变化无非是枯枝败草,/亦或是蜕落的蝶茧”。[3]可见,丁尼生认为哈莱姆的生命没有终结,而是像破茧而出的蝴蝶,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更美丽的存在形式。

在《悼念集》的“后记”中,丁尼生提出了他化解科学与精神矛盾的终极方案。这首“后记”实际上是一首祝婚诗,是诗人为了祝贺自己的妹妹塞西莉亚同埃德蒙·勒欣顿成婚而写的作品。因为哈莱姆在去世前已经同丁尼生的另一个妹妹艾米莉订婚,所以诗人自然地又想起了好友。这首诗里,丁尼生把哈莱姆的人生同整个人类的命运进行类比,他指出,就像个体的人生包含种种经历、不同形态一样,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演进过程中也会面对各式各样的体验,甚至是相互冲突的思想和观念,丁尼生重新诠释一个抽象的、囊括宇宙万物运动的动态过程。至此,作为人类社会一个组成部分的科学知识,虽然依旧有可能同精神世界会发生冲突,但是这种冲突只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最终,丁尼生以自己的方式,回应了科学对精神世界提出的挑战和质疑,并希望以此让人的精神世界重归平静。

四、结语

笔者认为,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看,丁尼生区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做法有其道理。丁尼生在《悼念集》中调和科学与信仰之间矛盾的种种努力,其意义在于,首先,通过他的作品,读者有机会一窥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人的精神世界,切身体察时代巨变给人带来的深刻影响;其次,丁尼生对人类精神福祉的重视,以及他对于维护人类精神家园的坚定决心,在现代性语境下显得尤为宝贵。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kxzz.cn/qikandaodu/2021/0402/1296.html


上一篇:从科学到反思文学理论教学的百年发展与改革路
下一篇:启蒙视角下的弗兰肯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