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SSN:0253-2778
CN:34-1054/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被引频次:29825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A化学文摘(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美国剑桥科学文摘(2013);统计源期刊(2018);文摘杂志(2013);期刊分类:大学学报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本源的五个半科学梗(2)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就是?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山上的教堂’。” 温斯顿停顿了一下。“又说对了。” “考虑到你的名字是温斯顿,同时埃德蒙又非常喜欢温斯顿·丘吉

“这就是?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山上的教堂’。”

温斯顿停顿了一下。“又说对了。”

“考虑到你的名字是温斯顿,同时埃德蒙又非常喜欢温斯顿·丘吉尔,我发现‘山上的教堂’①丘吉尔的英文原名Churchill 拆开就是Church(教堂)和Hill(小山)。这个地址有点……”

“巧合?”

“对。”

“呃,”温斯顿听上去很开心。“从统计学上说我不得不同意。我觉得您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看。”

兰登难以置信地盯着缆车的窗外……就是你。”

……

兰登的思绪又开始狂奔起来,快得根本控制不住。

……

“温斯顿?”兰登声音颤抖着小声问道:“是谁雇用刺客杀了埃德蒙?”

“摄政王。”

“是的。”此刻兰登说话的口气更有力了,“可谁是摄政王呢?谁会雇用一个帕尔马教徒在埃德蒙做演讲时当场射杀他呢?”

温斯顿停顿了一下。“教授,您的声音告诉我,您仍心存疑虑。不过别着急。我的程序是用来保护埃德蒙的。我把他当成我最好的朋友。”他又停顿了一下。“作为学者,您可能读过《人鼠之间》①《人鼠之间》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1937 年出版的中篇小说,描写大萧条年代一对好友乔治和雷尼在加州打工流浪的艰难日子,故事的结局是泪流满面的乔治从身后枪杀了神情恍惚的雷尼,只为了好友免遭私刑队的折磨。吧?”

温斯顿的话似乎有点儿前言不搭后语。

“当然,但那又……”

兰登的话突然卡在嗓子眼里。刹那间他以为缆车脱轨了。地平线向一侧倾斜,兰登不得不抓住车厢的两边以免摔倒。

……

“温斯顿,”兰登小声说道,“请……不……”

“相信我,”温斯顿说,“埃德蒙要的就是这样的结局。”

第二个梗是超算机,就是埃德蒙在巴塞罗那某个废弃教堂中秘密建造的超级计算中心,温斯顿只是其中那个叫E 波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的一个人工智能程序。书中提到20 世纪末战胜卡斯帕罗夫的“深蓝”(作者动笔时,大概还不知道谷歌的阿尔法狗先后战胜了李世石与柯洁),也用大量篇幅描述了E 波的外观,又借温斯顿之口说出了它与传统超算机的区别:

兰登的目光上移到巨大的长方形玻璃房的二楼,那里是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在二楼中央一个凸起的平台上矗立着一个十英尺见方的巨大蓝灰色金属立方体,没有电缆,没有闪烁的灯光,也没有任何提示,其实它就是埃德蒙用晦涩难懂的术语进行描述的那台尖端计算机。

“量子位替代二进制……状态叠加……量子算法……纠缠和隧道效应……”

截止到2019 年11 月底,人类制造的超算机的记录由IBM 与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发的“顶点”(Summit)保持,它有2,397,824 个处理器,27,488 块独立的GPU,峰值速度达到每秒20 亿亿次浮点运算。中国的超算机“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目前分列第三、四位①在2020 年6 月22 日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 榜上,日本富士通制造的“富岳”(Fugaku)登顶榜首,成为世界上第一台速度超过每秒百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美国的“顶点”“山脊”与中国的“太湖之光”“天河二号”则分列第2—5 位。感谢司宏伟博士建议更新数据。。《本源》中温斯顿说E 波“每秒产生数十亿的浮点运算”,显然过于落后了,不过作者和一般读者都不会细究罢了。此外我们要注意,现在投入使用的所有超算机,都是以集成电路处理器为基础进行并行运算的超大型电子计算机,基于量子元件的计算机目前还处于理论及算法探索的阶段。实现《本源》中埃德蒙设计的那种具有超级智能与学习能力,并能模拟生命演化进程的量子计算机还有待时日。

第三个梗有关生命起源。凭借上面这台超算机,埃德蒙成功地回答了贯穿全书的两个大哉问: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往哪里去?

1952 年,芝加哥大学化学系的博士生史丹利·米勒在其导师、1934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罗德·尤列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至今仍称经典的有关生命起源的实验,其结果以《在可能的早期地球环境下氨基酸的生成》为题在《科学》上发表。实验者将水、氨、氢和一氧化碳等无机物密封于烧瓶内,通过加热与模拟闪电使水反复蒸发和凝结,一周后发现烧瓶内有氨基酸以及甲烷等有机物形成。6 年后米勒与尤列在《科学》上发表了更详细的报告《原始地球上的有机物合成》,这一实验也就被称为米勒-尤列实验。后来米勒又多次进行类似实验,但是没有发表结果,也未对实验产物进行分析。2008 年,圣迭戈加州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借助更灵敏的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技术,对米勒实验留下的样品进行重新分析,发现实验产生的有机化合物比原先检测到的要多得多,共得到了22 种氨基酸、5 种胺,以及许多羟基化的化合物。圣迭戈小组的工作被丹·布朗移花接木到《本源》中: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kxzz.cn/qikandaodu/2021/0402/1294.html


上一篇:现代启示录科学技术与自然伦理间的悖论弗兰肯
下一篇:从科学到反思文学理论教学的百年发展与改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