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SSN:0253-2778
CN:34-1054/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被引频次:29825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A化学文摘(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美国剑桥科学文摘(2013);统计源期刊(2018);文摘杂志(2013);期刊分类:大学学报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小学科学生活化探究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科学教育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并且要求学生可以将科学中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科学教育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并且要求学生可以将科学中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低效性,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而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通过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因此,我们应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升小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培养。如何实现科学教学的生活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探究作为科学教学的重要与核心,教师要重视让学生们自己亲身去感受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可以通过设立相应的生活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和积极性,使得课堂的情境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起来。

比如,对着电视画面拍照时要想提高照片清晰度,需要将照相机闪光灯与室内照明灯关闭,避免出现反射光影响。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教师们可以让学生们课后去进行探究和实际操作。还有,学习完《认识一袋空气》后,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小学生在炎热的夏天都喜欢吃冰淇淋,教师可以问他们冰淇淋周围冒的“气”是什么原理?然后再向他们进行讲解。冰淇淋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淇淋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淇淋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淇淋在“冒气”一样。用这样的与教材相关联的生活情景出发,然后再慢慢引入到新课的教学中,他们就会感到学习轻松了许多,也会对实验设计感到有兴趣。

二、提供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在科学探究中,探究材料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小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必须条件。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贴近实际生活的材料,这样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会主动自愿的加入探究活动,推动科学探究的有效开展与进行。

三、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仅仅只有课内的教学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课外的科学教学探究活动也是有展开的必要性的。这样能更好的提升和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所以课外的探究活动也要与生活结合,不能够脱离实际生活,进而使课内外相结合,互相影响和促进,建立立体的学习模式。学校和我们所生活的环境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里面都蕴含了许许多多的科学资源,教师和学生们要善于利用这种资源,进而丰富学生们的阅历,提升科学素养。

四、布置生活化的科学作业

科学这门学科自从诞生以来,就在生活中得到了频繁的运用。在科学的教学中,一直都是围绕日常生活来进行教导。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堂作业,目的是为学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小学科学并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获得成绩的提升。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让知识相伴生活岂不是会更好吗?教师在为学生留课堂作业的时候,更应该让作业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可以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得到提高。

五、善于利用科学资源

教学不单纯局限课本知识,尤其是自然学科,生活中自然科学现象无处不在。而家和学校是学生活动的兩个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周围的环境中寻找科学资源。虽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家庭环境,但是都可以在家里发现可以研究科学资源。比如家里养的小宠物、种植的各种花草盆景甚至家里有趣的小摆件等,每一种物品都蕴藏着发展规律和科学知识。除了家里,校园是学生第二个主要活动地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在校园可见的科学现象,让他们体会自然科学充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积极探索的习惯。

六、善于利用生活经验

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生活常见的想象,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去亲身感受科学现象,主动探究蕴藏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光的来源和传播”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提问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思考并找寻答案,比如,“哪些物体会发光,这些都是光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出“光源”的概念;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解析学生原有的认知误区。比如,“所有的发光物体都叫光源吗?”,“为什么镜子会发光不属于光源呢?”,通过生活现象引入科学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生活中经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科学原理。比如“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雪糕为什么会冒烟?”“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这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蕴藏着很多的科学道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kxzz.cn/qikandaodu/2021/0121/936.html


上一篇:STEM理念下小学科学的项目式学习设计
下一篇:浅谈农村公路科学养护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