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SSN:0253-2778
CN:34-1054/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被引频次:29825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A化学文摘(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美国剑桥科学文摘(2013);统计源期刊(2018);文摘杂志(2013);期刊分类:大学学报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国科学传统及其世界意义(4)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论特征(北齐人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谓《庄》、《老》、《周易》为“三玄”)。主要代表人物是何宴、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人,催生

论特征(北齐人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谓《庄》、《老》、《周易》为“三玄”)。主要代表人物是何宴、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人,催生了5世纪中叶到6世纪中叶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第一次高峰。南朝宋(公元420—公元479)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π值在3.和3.之间,这一精度的记录保持近千年之久,直到1427年才由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A l-kashi)得到比之更精确的数值。北齐(公元550—公元577)天文学家张子信经30多年的观测发现太阳和五星视运动的不均匀性(约公元565年),为后世的太阳和五星运动研究开辟了新方向。北魏(公元386—公元534)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开创了以水道为纲综合描述地理的新形式。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中国古代农学体系的形成。南齐(公元479—公元502)医药学家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将人文原则的“三品”分类法改为依药物自然来源和属性的分类法,开辟了本草学的新理论体系。 以理学为旗帜的新儒学的理性精神⑦新儒学是儒家对隋唐以降释、道挑战的回应,以阐发儒家经典义理为主旨而称理学。其主要进展在于,确立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的经学地位,通过吸收佛、老弥补儒家自然观的不足而进一步完善了儒学思想体系。由范仲淹、欧阳修、胡瑗、孙复等人首倡,经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等人发展,朱熹集其大成,在11世纪中叶到12世纪中叶的北宋时期,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推向顶峰。布衣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开启了活字印刷时代的先河(约1045年),军事著作家曾公亮和丁度主编的《武经总要》(1044年)记载了火药配方和水罗盘指南鱼的制造方法。数学家贾宪在其《黄帝九章算经细草》(约1050年)中所创造的开方作法本原和增乘开方法,600年后才有法国数学家帕斯卡(B laise Pascal)达到同一水平。天文学家苏颂在其《新仪象法要》(1094年)中,描述了他与韩公廉等人合作创建的水运仪象台,其中有十几项属世界首创的机械技术,包括领先世界800年的擒纵器。建筑学家李诫著《营造法式》(1100年),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建筑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以其权威性作为建筑法规指导中国营造活动千年左右。医学家王惟一主持铸造针灸铜人,并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1027年),对针灸技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家和政治家沈括晚年著《梦溪笔谈》,在数学、物理、天文、地理和工程技术诸多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贡献,其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杰出代表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Vinci)式的全才科学家享誉世界。 在实学功利思想的影响下⑧实学是经学的一种治学态度而不是理论体系,它的发展可以区分为理性实学、功利实学和实证实学三大阶段。实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实事求是”的提出,即班固赞刘德“修而好古,实事求是”。面对魏晋隋唐以来的儒学沉沦和释道盛行引起的儒道释合流趋势,宋儒强调经学为“实学”并以理学延续儒学道统,因其理性批判精神而称其为“理性实学”。实学思想发展到明中叶而表现为“功利实学”,其以“实功”和“实效”等“崇实”、“黜虚”思潮为主要特征表现自己。清中叶的朴学可以看作是实学发展的第三阶段——实证实学,乾嘉学派的考据学在儒流的“实事求是”精神和近代科学的经验方法之间架起了桥梁,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的晚明时期,以综合为特征的一批专著展现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最后一道光彩。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78年)提出了接近现代的本草学自然分类法,该书不仅为其后历代本草学家传习,并传到日本和欧洲诸国,被生物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 in)等现代科学家引用。音律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朱载堉的《律学新说》(1584年)科学地解决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问题,领先法国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梅森(M arin M ersenne)半个世纪,并受到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Herm annvon Helm holtz)的高度评价。天文学家、农学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39年)对农政和农业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成为中国农学史上最为完备的一部集大成的总结性著作。县学教谕和科技著作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7年)简要而系统地记述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成就,其中包括许多世界首创的技术发明,从17世纪末就开始传往海外诸国,迄今仍为许多国内外学者所重视。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1640年)描述了百余种地貌形态,在喀斯特地貌的结构和特征的研究领域领先世界百余年。医学家吴又可在其著作《瘟疫论》(1642年)中提出“戾气”说,认为温病乃天地间异气从口鼻入侵所致,与200年后法国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的细菌学说颇多相似之处。 5 传统科技现代化受挫 中国传统科学也曾有过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kxzz.cn/qikandaodu/2020/0907/335.html


上一篇:对批评的答复
下一篇:疏解交通压力不能光靠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