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SSN:0253-2778
CN:34-1054/N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被引频次:29825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A化学文摘(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美国剑桥科学文摘(2013);统计源期刊(2018);文摘杂志(2013);期刊分类:大学学报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2018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简介(7)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型,并建立了离子水合物的微观结构和输运性质之间的直接关联,颠覆了人们对于受限体系中离子输运的传统认识。这对离子电池、防腐蚀、电化学反应、

型,并建立了离子水合物的微观结构和输运性质之间的直接关联,颠覆了人们对于受限体系中离子输运的传统认识。这对离子电池、防腐蚀、电化学反应、海水淡化、生物离子通道等很多应用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潜在意义。Nature Reviews Chemistry 主编 David Schilter 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这项研究获得了“堪称完美的水合离子结构和动力学信息”。8 创建出可探测细胞内结构相互作用的纳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术真核细胞内,细胞器和细胞骨架进行着高度动态而又有组织的相互作用,以协调复杂的细胞功能。观测这些相互作用,需要对细胞内环境进行非侵入式、长时程、高时空分辨、低背景噪声的成像。为了实现这些正常情况下相互对立的目标,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栋研究组与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Jennifer Lippincott-Schwartz 和 Eric Betzig 等合作,发展了掠入射结构光照明显微镜(GI-SIM)技术,该技术能够以 97 纳米分辨率、每秒 266 帧对细胞基底膜附近的动态事件连续成像数千幅。研究人员利用多色 GI-SIM 技术揭示了细胞器-细胞器、细胞器-细胞骨架之间的多种新型相互作用,深化了对这些结构复杂行为的理解。微管生长和收缩事件的精确测量有助于区分不同的微管动态失稳模式。内质网(ER)与其他细胞器或微管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揭示了新的内质网重塑机制,如内质网搭载在可运动细胞器上。而且,研究发现内质网-线粒体接触点可促进线粒体的分裂和融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杜克大学王小凡教授评论认为,这项工作发展了一项可视化活细胞内的细胞器与细胞骨架动态相互作用和运动的新技术,将会把细胞生物学带入一个新时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活细胞条件下的分子事件,也提供了一个从机制上洞察关键生物过程的窗口,可对生命科学整个学科产生重大影响。9 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 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通过增加无机氮肥施用量来提高作物的生产力,虽能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但也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提高作物氮肥利用效率至关重要。这需要对植物生长发育、氮吸收利用以及光合碳固定等协同调控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研究组与合作者的研究显示,水稻生长调节因子 GRF4 和生长抑制因子 DELLA 相互之间的反向平衡调节赋予了植物生长与碳-氮代谢之间的稳态共调节。GRF4 促进并整合了植物氮素代谢、光合作用以及生长发育,而DELLA 抑制了这些过程。作为“绿色革命”品种典型特征的 DELLA 蛋白高水平累积使其获得了半矮化优良农艺性状,但是却伴随着氮肥利用效率降低。通过将 GRF4-DELLA 平衡向 GRF4 丰度的增加倾斜,可以在维持半矮化优良性状的同时提高“绿色革命”品种的氮肥利用效率并增加谷物产量。因此,对植物生长和代谢协同调控是未来可持续农业和粮食安全的一种新的育种策略。Nature 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该育种策略宣告了“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即将到来”。10 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 212 万年人类的起源和演化是重大世界前沿科学问题,国际上公认的非洲以外最老旧石器地点是格鲁吉亚的德马尼西遗址,年代为距今 185 万年。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朱照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慰文和英国埃克塞特大学 Robin Dennell 领导的团队历经 13 年研究,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了一处新的旧石器地点——上陈遗址。研究人员综合运用黄土-古土壤地层学、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岩石磁学和高分辨率古地磁测年等多学科交叉技术方法测试了数千组样品,建立了新的黄土-古土壤年代地层序列,并在早更新世 17 层黄土或古土壤层中发现了原地埋藏的 96 件旧石器,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钻孔器、尖状器、石锤等,其年龄约 126 万年至 212 万年。连同该团队前期将蓝田公王岭直立人年代由原定距今 115 万年重新定年为距今 163 万年的结果,上陈遗址 212 万年前最古老石器的发现将蓝田古人类活动年代推前了约 100 万年,这一年龄比德马尼西遗址年龄还老 27 万年,这使上陈成为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类遗迹地点之一。这将促使科学家重新审视早期人类起源、迁徙、扩散和路径等重大问题。此外,世界罕见的含有 20 多层旧石器文化层的连续黄土-古土壤剖面的发现将为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黄土研究拓展一个新研究方向,同时将对古人类生存环境及石器文化技术的演进给出年代标尺和环境标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ndrew P. Roberts 教授评论认为,这项轰动性工作确立了非洲以外已知的最古老的与古人类相关的遗址的年龄及气候环境背景,对于理解人类进化有着巨大的影响,不仅是中国科学的重大成果,也是 2018 年全球科学的一大亮点。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kxzz.cn/qikandaodu/2020/0907/330.html


上一篇:小科学与大科学关系视域下中美科学比较和启示
下一篇:《护理学报》影响因子稳居护理学学科期刊第3位